2013年4月25日星期四

钼的历史

钼是18世纪后期才发现的,而且在自然条件下没有金属形态的钼存在。尽管如此,钼的主要矿物-辉钼矿在古代时就早已得到了应用,只是辉钼矿和铅、方铅矿及石墨都很相似,不易区分,"molybdos"这个词在希腊文里就是铅的意思。
    曾在14世纪的一把日本武剑中发现含有钼 。到1778年,瑞典科学家卡尔.威廉.谢勒(Carl Wilhelm Scheele)才证实了钼的存在。他将辉钼矿在空气中进行加热,从而产生了一种白色的氧化粉末。此后不久,到1782年,彼得. 雅各布.耶尔姆(Peter Jacob Hjelm)用碳成功地还原了这种氧化物,获得一种黑色金属粉末,他称这种金属粉末为“钼”。
    19世纪钼基本上是作为实验品,后来才逐渐生产。1891年,法国的斯奈德Schneider)公司率先有钼作为合金元素生产了含钼装甲板,他们立刻发现,钼的密度仅是钨的一半,这样以来,在许多钢铁合金应用领域钼有效地取代了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了钨需求的剧增和钨铁供应的极度紧张,钼在许多高硬度和耐冲击钢中取代了钨。结果钼需求的增长促使了对钼需求的进一步研究。这时,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大型矿山克莱麦克斯(Climax)矿随之开发,并于1918年投产。
    钼的原子量 :95.95 g/g原子 钨的原子量 :183.85 g/g原子   
    大约在1816年出现了"钼"这个词的英文"molybdenum",14世纪日本著名艺术家马萨穆内经过分析证实该武剑中含有钼(参考资料:Sutulov.A.著的"钼百科全书"<金属间化合物部分>,智利,197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导致了钼需求锐减,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开发钼在新的民用工业的应用,不久对许多用于汽车工业的新型低钼合金钢进行了试验并得到认可。 30年代得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锻造和热处理钼基高速钢必须要求适当的温度,这一观点的提出是 技术上的一个突破。从此,对钼作为合金元素在钢铁和其它领域的开发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世纪30年代末,钼已经是广泛使用的工业原料。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再一次刺激了钼在民用工业领域应用的开发与研究,加上战后重建给许多含钼工具钢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1945年以后的这些年中,钼、钼合金及钼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大大拓宽,充足的资源供应与日益增长的需求相一致,随着工艺的改进,钼的回收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尽管钢和铸铁占领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但由于钼有多种特性,因此,钼在超合金、镍基合金、润滑剂、化工、电子等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本文摘自中国钼业新闻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